文章出处:洁普智能环保 发表时间:2017-08-25
近些年,关于“洋垃圾”走私的案件不断见诸报端,引发舆论高度关注,很多人对进口“洋垃圾”愤恨不已。一纸“禁止令”有望彻底封杀“洋垃圾”,并促进全球经济更加正义公平。
7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对外公布。该方案明确,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完善进口固体废物管理制度。其中,2017年年底前,全面禁止进口环境危害大、群众反映强烈的固体废物;2019年年底前,逐步停止进口国内资源可以替代的固体废物。
对此,国外有文章指责中国保护环境安全和公众卫生只是借口,是掩盖国内环境问题;而且还说中国拒绝洋垃圾不仅不能保护环境安全,因为这些可回收垃圾如果被拒绝进口,很可能就会进入垃圾焚烧处理,对环境污染更大。事实真的如此吗?
中国拒绝进口高污染垃圾是必由之路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缓解原料不足,我国开始从境外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并逐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体系。近年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在打击洋垃圾走私、加强固体废物进口监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但是由于一些地方仍然存在重发展轻环保的思想,部分企业为谋取非法利益不惜铤而走险,形成“洋垃圾”黑色产业链,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危害,不法分子违心地牟取了不当利益,国人、国家却成为真正受害者。进口“洋垃圾”已完全不符合新时期的环保理念、和谐发展理念,必须要予以彻底纠正。
随着中国城镇化的推进,随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ti gao,中国人自己消费产生的垃圾也越来越多,中国有自己的垃圾需要处理,禁止高污染洋垃圾也是中国人民生活水平ti gao的必然结果。中国呼唤蓝天和干净的空气,中国不能继续进口污染。
故而,中国拒绝进口高污染垃圾,不仅仅有《巴塞尔条约》的法理依据,也是促进全球经济正义公平的举措。
值得点赞的是,在利益和健康面前,中国政府做了旗帜鲜明的选择,以国人的健康和生命为重,以利益为轻,深明大义,眼光更远。此前,一些地方进口洋垃圾能获得十倍的利润,但即便如此,即便中国缺少一些原材料,也决不以危害中国公民的健康和生命为代价来获取。
早在今年4月就在中央深改组第三十四次会议上,《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便审议通过,此后,环保部、商务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等部门采取了多项落实措施。
环保部相关负责人还表示,除了今年年底前禁止24类固体废物的进口外,还将修订并加严现行的《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控制标准》,对于夹杂物的品种与含量的限制要求将进一步加严,防止洋垃圾夹带入境;同时,将完善固体废物进口许可证制度,取消贸易单位代理进口,仅允许加工利用企业自营进口,防范进口固体废物倒卖风险;此外,还将增加固体废物鉴别单位数量,解决固体废物属性鉴别难等突出问题。
总之,2017年底中国全面禁止高污染废物,首先是标志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又上了一个新台阶,中国不是垃圾输出的发达国家,但也不愿意做进口高污染垃圾的发展中国家。其次,禁止高污染垃圾也是中国城镇化的结果,中国自己垃圾多了,没有必要无限制地回收洋垃圾。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洁普智能环保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worldcupweek.com/industry/388.html
上一篇:医疗垃圾处置由点向面辐射
下一篇:旧家电回收粗放拆解毁环境
相关文章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