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处:洁普智能环保 发表时间:2017-08-17
如今,垃圾分类制度在各地加速试点和推行,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渗入人们生活中,点燃民众环保热情,改变日常生活和消费习惯。与此同时,也逐渐化解垃圾分类“困境”,致力于从垃圾源头实现“无害化、减量化”处理。
今年3月份我国公布《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垃圾分类制度在各地加速试点和推行,垃圾分类正在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逐渐唤醒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改变百姓的日常生活和消费习惯。
垃圾分类点燃环保热情
在福建福州市晋安区的果岭小区里,柯文沣家的阳台上,西红柿、黄瓜等各种时令蔬果挂满枝头。这浓浓绿意的“秘诀”装在旁边的两个带盖塑料桶里——蛋壳、果皮、菜叶等厨余垃圾正在沤制有机肥料。
“把非荤菜类厨余垃圾放里面,堆到四五厘米后在上面撒一层普通粗红糖去味和加速发酵,新厨余也可以随时添加。”老柯说,经过三个月充分发酵,厨余垃圾就变成了营养丰富的有机肥。
老柯的实践带动了小区800户居民中的100户像他一样坚持垃圾干湿分类,自主将厨余垃圾进行沤肥处理。“很多小区的居民都跑来向我请教,我们也正在努力把这个行动向全市推广,让更多人在生活中践行环保。”
根据我国今年3月份公布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包括福州、杭州等全国46个城市于6月初开始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2020年底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5%以上。
智慧垃圾分类“变废为宝”
在北京朝阳区惠新北里社区蓝珏苑小区,居民刘大妈正在往装有自己收集的塑料瓶垃圾袋上贴二维码,然后把垃圾袋扔进旁边的智能废品回收机里。随后,她的个人账户里增加了50个积分。
刘大妈表示,以前小区里有好几个废品回收摊,废品到处摆放,影响小区环境。去年底小区引入垃圾智能分类平台,居民将贴有专属二维码的垃圾袋投入资源回收机,获得相应积分,还能用积分兑换生活用品。
类似将信息技术与垃圾分类、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融合起来的“互联网+分类回收”模式在江苏、四川、浙江等地的许多城市都有试点。通过“互联网+分类回收”,可同步实现再生资源的自助投放、在线预约、上门回收、积分奖励、商品兑换、增值服务等服务。
垃圾源头减量是减少垃圾总量的首要任务,而垃圾分类是垃圾减量的重要措施。业内专家表示,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创新垃圾分类方法,完善配套设施,结合奖惩手段,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逐步化解居民垃圾分类“困境”。
源头垃圾分类美化人居环境
位于钱塘江源头的浙江衢州开化县村头镇,河道沿途树枝上、河流中不见往日的瓶瓶罐罐或塑料袋等生活垃圾,河道变得清澈见底,这得益于河岸源头的垃圾分类。
为实现垃圾源头“无害化、减量化”处理,以村头镇为代表的钱江源各村采取低成本可复制的垃圾分类处理举措:设立垃圾兑换超市,将可回收废弃物兑换成日用品;定时定点投放,给垃圾制定“行程表”;定期督促检查,为农户立下“清洁榜”……
农村边角变干净了,“一场大雨,一河垃圾”的现象正在消失。据了解,开化全县累计兑换商品已超过4万件,已设垃圾兑换超市的村庄回收垃圾量减少近1/2。
实际上,全国已公布100个县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试点,在农村地区推行垃圾分类减量工作。目前,我国所有省份都提出了到2020年前完成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目标的计划。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洁普智能环保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worldcupweek.com/industry/327.html
上一篇:破碎机的前世今生
相关文章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