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处:洁普智能环保 发表时间:2017-08-01
与日俱增的建筑垃圾和装潢垃圾,如何进行有效处置,是城市管理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如何变废为宝?今年以来,镇海区探索新模式,通过多元处置端口方式,对建筑垃圾实施精细分类和资源再利用,确保城市建设“正常代谢”。目前,该区建筑垃圾的再利用率达到75%,走在全市前列。
上周,记者来到位于招宝山后海塘区域的镇海区建筑(装潢)临时垃圾中转站。汽车沿着小路驶上一个小山包,耳边传来阵阵机器的轰鸣。山包顶上有块水泥浇筑出来的平地,堆满了各种建筑垃圾,有废弃的旧家具、板材、衣服以及废铁管等。六七位工人正忙着把新运来的建筑垃圾分类归置。另一边,铲车往来作业,“抓”起一大捆废木材或树枝,送进传送带。在机器的另一头,这些木材、枯枝被粉碎后,很快形成了一个木屑堆。
区城管局公用事业管理处陈冬福告诉记者,这个中转站主要接纳来自招宝山街道的建筑垃圾。以前没有搞分类、回收,送来的建筑垃圾就是压实、填埋处理,“也就两年多时间,填埋场就满了。你看,这个小山包现在有两层楼高,‘肚子’里全是建筑垃圾”。
今年上半年,镇海区探索实施“一心多元”新模式,构建“建筑木料-焚烧发电”、“砖混金属-新材料再生”、“砖石垃圾-塘渣回填”的多元处置端口,对建筑垃圾实行精细分类和回收再利用。6月份,改造后的中转站正式启用,设立了建筑木料、砖石垃圾、砖混金属等多个分拣区。建筑垃圾和居民的装潢垃圾中,像钢筋混凝土块,要把砖块与钢筋分离出来,丢掉的破沙发,木架子和海绵、外包的皮革也要“分家”,分门别类放置。陈冬福说,这样一来,垃圾的体积就会大大缩减。而分好的垃圾,不再是废料,大多成了可以再利用的资源。废金属以及海绵、布料有企业来回收,废砖块可当作基础回填材料使用,而灯管等有害废弃物,集中后统一送到北仑按照固废物进行安全处置。
据了解,中转站还引入市场化运作方式,由民营公司投入设施、人员,进行垃圾分类和再利用处置,区城管局做好监管工作,有效提升了处置效率。在处理的建筑垃圾中,废木料是体量大的,除了废弃板材之外,很大一部分是园林部门或物业公司绿化修剪后运来的残枝败叶。处置公司的负责人说,废木料经过粉碎后,运往发电厂焚烧发电,或制成堆肥,也有企业买去当生物燃料用。一个多月来,中转站粉碎、卖掉的木屑已近30吨。
陈冬福告诉记者,在鄞州、北仑等地,也在实施建筑垃圾的分类和再回收,相比较而言,镇海的分类更细,再利用率更高。据了解,仅仅一月有余,后海塘建筑垃圾中转站已处置建筑装潢垃圾近120吨,利用率高达75%,剩下填埋处理的不到25%,真正实现了建筑装潢垃圾处置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目前,建筑垃圾的分类消纳工作正在镇海加速推进,骆驼、庄市、蛟川三地约6万立方米存量垃圾,也开启清运、处置模式。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区政府已在泥螺山围垦区划了一块400亩的区域,建设新的建筑垃圾处置场所,其中中转分类区有3000平方米,并配有管理用房等设施。眼下,新场地正在加紧建设,预计今年秋天就能投入使用。到今年年底,镇海有望实现建筑垃圾分类消纳全覆盖。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洁普智能环保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worldcupweek.com/industry/169.html
相关文章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