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处:洁普智能环保 发表时间:2018-04-03
从2015年开始,我国环保行业以垃圾焚烧、水处理为代表的多个领域出现超低价中标事件,企业不计后果低价竞争的行为,正为环保行业带来 其恶劣的影响。
“在招投标过程中,不看技术只看价格,一味追求低价中标现象愈演愈烈,一些环保行业正陷入恶性竞争循环。”这种声音正越来越响亮。
中国环保产业越来越热,市场规模越来越大,引发资本狂欢,“野蛮人”与“跨界者”搅动市场风云。尤其是近两年环保PPP项目走热,进一步加快了不少领域从蓝海走向红海的步伐。
在不少环保企业家看来,一些新进入者的低价竞争行为大大提升了行业风险程度。以垃圾焚烧为例,近年来的中标价格屡屡击穿历史低价,从160元/吨猛降到18元/吨,“没有低,只有更低”,已经远低于行业公认的成本价格。
目前垃圾焚烧项目的投资内部收益已经从初的12%下降至6.5%左右,水务项目则从8%左右下降至4.5%左右,燃煤电厂烟气特许经营项目从12%下降至8%左右。
“前几年环保产业平均利润率可以达到8%,一些行业甚至可以达到10%,现在能到5%就不错了。”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副会长刘启风说。
在恶性竞争之下,为了追求高利润,以次充好、偷工减料的现象频有发生,以至于“劣币驱逐良币”,对于高标准正规企业造成打击,终使得产业链从下游向上游恶性传导,导致市场机制失灵。
一位行业大佬就表示,因低价恶性竞争,吃过“大亏”,后不得不多花近20亿元投资进行重新改造。更有甚者,低价中标项目后续精英一旦出现问题,对于当地环境质量以及政企关系都是不小的打击。
一方面,我国环境技术与运维管理技术等没有实质性突破,环境治理设施提标改造致使成本增加,环保税及融资成本普遍提升,从一系列的反馈来看,我国环保行业各大领域项目普遍降价的环境仍未形成。
看重眼前利益,损害整个行业的低价竞争,对于企业本身而言,实际上也是百害而无一利。“这样的经营模式不会长久,而且行业转型升级过程中,这样的企业也会失去产品开发、工艺创新等方面的能力,到后路越走越窄,终走入死胡同。”一位行业资深人士如是说。
“物美价廉”的确可以追求,但低价恶性竞争着实不可取。害人害己害行业,何苦来哉?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洁普智能环保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worldcupweek.com/industry/1092.html
相关文章
在线留言